中共榆林市靖边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政要闻 >> 正文
廉洁齐家·德润靖边:润物细无声,家风永传承--记我的父亲
时间:2021-08-25  来源: 靖边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作者:刘向军   点击:

日月如梭光阴箭,转眼退休十几年,退休未敢忘忧国,细微之处作贡献。我的父亲一生勤勉踏实、躬身笃行,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扎根基层,为党的事业奉献了前半生。退休后,他仍然没有停歇,身体力行,不断地发挥着余热,温暖了自己,温暖了家人,也温暖了社会,彰显出一个受党教育多年的老共产党员独特的人格魅力。在父亲的带动下,优良的家风在家族里绵延传承。

勤勉又昂扬向上的工作历程

我的父亲出生于小河乡一户贫下中农家中。我的爷爷曾经当了三十多年的生产队队长,为人刚正不阿,做事公道正派,深得乡里乡亲的称赞。在这样的家庭氛围耳濡目染下,父亲养成了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的良好秉性。小河是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和生活了四十六天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从小奠定了他一心向党、忠于祖国的毕生追求。中学时期,他被县革委会评选为“杰出红卫兵”代表,跨上北去的列车,进京在天安门广场接受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检阅。随后,他响应“青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光荣应征入伍,到了偏远的西部边陲县城,军营锻造和铸就了他坚毅的品格和忠诚于党的理想信念。从战士到文书,一步一个脚印,他接受了党和人民的考验,被吸纳加入中国共产党,面对党旗进行了庄严宣誓,他把青春最华丽的年岁奉献给了火热的部队。退伍后,正赶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他二话没说,打起背包就奔赴农村去,脚踩黄土背朝天,东边的日头背到西,勤劳扎实肯干的作风赢得了“整队积极分子”的荣誉。同时,赢得了组织和人民的信任,被破格提拔为乡镇领导干部。自此,彻底跳出农门的他,开启了为民、务实、清廉的一生。从边远偏僻的五里湾乡到天赐湾乡,他走遍了纵横交错的梁峁沟壑,老乡的炕头话冷暖,老乡的地头问墒情,老乡的场院看收成。老乡的生活成为他那个时期心里最大的牵挂,由于交通不便,经常是两三个月不回家。他的付出,使贫穷落后的乡镇跨过了温饱线,逐步向小康迈进。组织上考虑到他多年无法照顾家庭的实际困难,将他调回了县城。在经济发展局工作期间,为县委和县政府宏观经济决策把好头道脉,适时地调控了市场和物价,体现了他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单位和个人多次得到上级的奖励。

规律又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

退休后,他没有丝毫地不适应,也没有感受到“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寂寞,反而把时间安排地井井有条。工作时,他就一贯骑自行车上下班。现在,更加地朴实无华,有了更充裕的时间,坚持一日三餐规律按时,每餐后步行锻炼半小时以上,十几年来无论严寒酷暑,风雨无阻,从未间断。通过锻炼,体重较以前减掉了三十斤,多年的“三高”指标也已恢复正常。受他的带动和影响,小区里的中老年人坚持锻炼蔚然成风,形成一道美丽的夕阳风景线。

“活到老,学到老”。退休以后,他仍然坚持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他深知一个人要保持思想上不落伍、不退步,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就得坚持学习,与时俱进。十几年来,他每天准时收看《新闻联播》,自费订阅报刊三份,及时了解时事,坚持阅读,特别是党报党刊,深刻领会党在新时期制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等,并经常把党的最新精神宣传给身边群众和亲友。特别是十九大以来,精准扶贫政策的目标是到2020年“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他一边宣传,一边力所能及的为部分贫困户捐款送物。他把学习和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退休后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持和发挥着党的优良传统。

他热心处理邻里关系,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他是众所周知的“热心肠”,邻居亲朋好友家里遇到什么事,都喜欢找他倾诉。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开导劝说,坚持不懈地义务调解家庭纠纷,注重将各类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邻里乡亲对他心服口服,他真正发挥了共产党员的“一面旗帜”的作用。

他以一个普通老党员的身份,按时参加支部的各类活动。每年应邀参加离退休老干部参观考察县域经济和新农村建设,并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为党和政府出谋划策。

和谐又严慈并济的家风传承

“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他经常说,家庭前途的命运和国家前途命运是紧密相连的,每个家庭都有优良的家风传承才能换来国家的长治久安、国富民强。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人当兵,全家光荣”。他自己是军人出身,又把两个儿子先后送到了部队锻炼。退休后,他又鼓励两个孙子去参军,保家卫国戍边关,接受祖国和人民培养。全家五个男丁都曾是军人,最小的孙子是中部战区的现役军人。受他的影响带动,他的侄女也曾光荣地当了一名女兵。一个家庭先后有六名军人为祖国站岗。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他崇尚节俭,反对铺张浪费。他衣着朴素,从不贪图享乐。他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积极倡导“反四风”。生活中,他努力践行自给自足。春天,他去田野地畔上拔苦菜、揪苜蓿;夏天,他在一分地的院子里种满了各种时蔬;秋天,他去机器收割过的玉米地、土豆地里拾遗捡漏;冬天,他把夏秋捡来的桃核、杏核砸开取出仁供家人调剂生活。

他自己生活、工作上的行为准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庭。他默默无闻地付出,营造出了家庭和睦、互敬互爱、相携共进的和谐家庭氛围。

他既是一名慈父、又是一名严父。生活中,他慈祥和蔼可亲,为了让子女安心工作,他主动帮助接送孙子,给孙子做饭。工作中,他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有一年春节前,他亲自编写了一段《父母寄语》作为家训送给自己的子女,现摘抄如下:“戒烟限酒远离赌,规律生活合理餐,少坐汽车多走路,坚持锻炼少上网,诚信做人严教子,遇事冷静多沟通,感恩知足心宽广,换位思考多包容,科学养生年轻始,民主理家尽所能,透支健康终将悔,家庭和谐万事兴”。他对子女的谆谆教诲可见一斑,他的言传身教润物细无声地感染和影响着每一个家人。现在,我们兄妹几人都已成长为单位的骨干力量,我的大哥还有幸被评为“全国信访系统优秀接谈员”,榆林市信访干部仅此一人获此殊荣。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年逾古稀的父亲在平凡的生活中,用自己的不平凡谱写了一曲退休干部的不朽赞歌。他虽然退休了,但不忘入党时的初心,继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挥余热,始终保持着对党和人民极大热情,时刻影响和激励着年轻人继续前进。我们一定以父亲为人生榜样,传承优良家风,爱岗敬业奉献,为靖边县域经济发展竭尽所能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一篇:靖边县人社局从严从实落实干部作风整顿暨“四防”工作

下一篇: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 习近平在贺匾上题词

中共靖边县纪律检查委员会|靖边县监察委员会 

网站备案:陕ICP备19018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