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榆林市靖边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官方微信 >> 正文
靖边纪检监察微信2014年第11期(总11期)
时间:2014-09-18  来源:   点击:
【廉政要闻】用好巡视"利剑" 发挥"尖兵"作用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设"地方巡视工作进行时"专栏

  

  中央巡视和省一级巡视工作上下联动,形成全国“一盘棋”的态势。今年以来,各省(区、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对巡视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围绕“四个着力”,配强巡视力量、加密巡视频次、扩大巡视范围,突出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为展示各省(区、市)巡视工作开展情况,9月16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设《地方巡视工作进行时》专栏。

  专栏由5个栏目组成:一是“图片报道”。主要发布巡视工作程序、巡视工作任务以及巡视工作如何开展等图解。二是“地方特色”。发布省级巡视工作的典型做法。三是“巡视进驻”。发布各地巡视动员部署及进驻动态信息。四是“巡视反馈”。发布各地巡视组巡视反馈情况。五是“整改落实”。发布被巡视地区和单位整改落实情况。


【廉政时评】人民日报:看住小权力也要大药方

  依法治国从来都不是一个宏大空洞的叙事,它需要体现于每一个“浮萍之末”。

  近日,有媒体梳理发现,一年多来,深圳共有15名街道执法人员因在查违中涉嫌职务犯罪而“落水”,其中包括3名执法队队长、6名执法队副队长。而类似的案件并非深圳独有,全国多地通报过基层执法人员利用查违之便受贿、“猫鼠”携手共惠的案例,这种“执法违法”现象已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毒瘤。

  执法者成为“高危人群”,频频沦为违法者,这事儿虽然招人恨,却也不足为奇。招人恨,是因为他们是国家权力的神经末梢、基层代表,最直接地和老百姓打交道,种种徇私枉法,一伤了民利二伤了民心。说它不足为奇,是因为有点权力就变现,钻空子拿好处之后“选择性执法”,历来就是基层执法者身上的顽疾。“吃拿卡要”这个词儿就是为这种现象准备的。

  “神经末梢”人群太大,也太分散了。一个个分散的欲望,指望从上到下看住,并不是容易的事儿。没错,这是一些小权力,也是一个老问题,可却小看不得,绝对需要“大药方”。从治理逻辑上讲,除了自上而下的法纪约束,最重要的是要赋予被执法者以力量,让他们能够抵制不正当执法、纠正扭曲性执法。而这种力量的来源,就是“依法治国”这四个字的基层内涵之一——把执法权装在更精密的法治笼子里,透明运行。

  十八大以来,从强势的反腐败到刚劲的抓作风,双管齐下,一个关住权力的笼子正在编织。接下来,要警惕的是“牛栏关猫”——“大老虎”等这些体积大的动物确实顾忌更多、违法代价更大、用权更谨慎了,但一些“小黑猫”仍然可以选择性地进进出出,和老鼠们勾勾搭搭,更不要说苍蝇、蚊子的“自主权”了。只有继续努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笼子的围栏扎得更密一些,持续地压缩权力寻租的空间,才能把每一个神经末梢上的权力,都非常精密地关在必要的部位。

  更重要的是,遵循明晰的规则,把“选择性执法”的自由裁量空间压缩到最小,才有可能最大程度地防止“执法队长的沦陷”。这就需要从两个方面着力。一是明确执法边界,规范执法清单以及执法者责任,并通过一些公开化、公共化的程序来保障。比如,交通管理从街头罚款到统一交纳的程序性改革之后,被执法对象清晰了标准,也减少了警察自由裁量的随意性,大大压缩了寻租空间。二是构建对执法者的监督体系,包括被执法对象的复议程序、媒体监督社会监督的渠道拓展,真正做到只要露头马上被纠。

  这事儿说起来简单,但因为执法权分散在社会各处、多个领域,情况都不相同,形成这样一套精密牢笼并不容易,所以说需要一个“大药方”。放长远来看,社会治理中民众有这样那样的不满,执法者产生了这样那样的腐败,都需要通过依法治国的大药方,来寻求根本性解决之道。可以说,依法治国从来都不是一个宏大空洞的叙事,它需要体现于每一个“浮萍之末”,基层执法权频频沦陷,考验着依法治国的决心、耐心与智慧。在制度建设上,就是要杜绝“牛栏关猫”的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讲,将要召开的四中全会专门讨论“依法治国”问题,更值得期待。(毕诗成)


【廉政史鉴】申子请罪

  韩昭侯谓申子曰:“法度甚不易行也。”申子曰:“法者,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今君设法度而听左右之请,此所以难行也。”昭侯曰:“吾自今以来知行法矣。寡人奚听矣。”一日,申子请仕其从兄官。昭侯曰:“非所学于子也,听子之谒,败子之道乎,亡其用子之谒?”申子辟舍请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申子名叫申不害,是战国时代法家代表人物,在韩国做了15年的宰相。有一天,国君韩昭侯一脸难色地对他说:“实行法制太不容易了。”“有什么不容易呀?”申不害胸有成竹地说:“实行法制,首先要赏罚分明,不徇私情,有功的人给赏,有才能的人封官。而您虽然制定了法律,却常常私下里接受亲戚宠臣的请求,徇情枉法,还要求别人依法办事,那当然很不容易了。”昭侯听了这话很觉难堪,但还是接受了申不害的批评:“承蒙先生指正,从今以后,我知道该怎样执行法律了。”

  没过几日,申不害的堂哥来到京城,想谋个一官半职。申不害就到国君面前说情,想给堂哥要个官位。韩昭侯听罢低头无语,过了好一阵子才说:“这好像不是先生一向教给我的吧?我是违背先生的谆谆告诫,开个后门破坏法制呢,还是遵照先生的教训,不开这个后门?”申不害听了这话满脸羞愧,伏地请罪。

  这个申不害知法又违法的故事确是有典型意义,知法的人未必守法,制定法律和管法的人不一定就不犯法。申不害刚刚教训了国君,一转身就来给堂哥开后门,这实在是对知法执法而犯法者的极大嘲讽,而韩昭侯的回答更耐人寻味,值得今人深思。(高深)


【廉政漫画】常态

上一篇:靖边纪检监察微信2014年第12期(总12期)

下一篇:靖边纪检监察微信2014年第10期(总10期)

中共靖边县纪律检查委员会|靖边县监察委员会 

网站备案:陕ICP备19018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