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榆林市靖边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官方微信 >> 正文
靖边纪检监察微信2017年第4期(总34期)
时间:2017-02-20  来源:   点击:

【廉政要闻】制度要起到制衡作用

  权力越大,风险也就越大,越要受到严格监督。没有制衡的权力是危险的,必须扎紧制度的笼子,对权力进行刚性约束。制定监督执纪工作规则,根本目的就是构建自我监督体系,推进纪检机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监督执纪问责是严肃的政治工作,理应有非常严格的审批程序和监督制约机制。纪检机关发生的案例警示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内控机制,有效防止权力滥用。规则紧扣监督执纪工作流程,把权限、责任、标准、程序明确起来,详细规定线索处置、谈话函询的工作程序,对初步核实、立案审查、调查谈话和证据收集都作了具体规定,尤其是对执纪审查的时限作出严格限制。规则要求必须按照批准的方案开展外查等工作,及时请示报告,重要事项既要报结果也要报过程。确保安全是纪律审查工作的底线,只要真正严肃地执行纪律,安全就自在其中了。

  管理监督不能大而化之,必须落实落细,盯住人看住事。规则针对监督执纪各个环节风险点,突出“人”这个关键因素,立规矩、划红线,努力把风险降到最低。规定审查事项必须由2名以上执纪人员共同进行,调查取证应当收集原物原件,逐件清点编号、现场登记,审查谈话等要全程录音录像,审查、审理报告应当集体讨论决定。审查组要设立临时党支部,强化对审查组成员的教育监督,加强对借调人员的管理,防止形成固定的办案圈子。要严格执行回避制度,不仅执纪审查人员要回避,审理人员、借调人员甚至陪护人员同样需要回避。建立纪检干部打听案情、过问案件、说情干预登记备案制度。审查结束后要开展“一案双查”,一旦发现案件处置出现重大失误、纪检干部严重违纪的,既追究直接责任,还应当严肃追究领导责任。把这些行之有效的实招写进制度,能够强化监督制约,管住我们队伍中的大多数,惩治极极少数。

  纪委强化自我监督,要同接受党内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有效机制。党的领导本身包含着管理与监督,对纪委的监督首先来自党委。规则严格落实双重领导体制,指明了纪检机关向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报告的事项和情形,要求加强党委对纪委的领导、管理和监督。规则重点设计了与司法机关相互配合、相互制衡的机制,明确审查工作规范、移送司法程序和涉案款物管理规定,检察机关对纪委移送的案件,认为证据不足或不构成犯罪的,可以退回或者撤案。规则审议通过后即向社会公开,将纪委的权限和工作流程亮明,广大党员、群众和媒体开展监督就有了衡量的标准。纪检机关只有严格执行规则,才能经受住方方面面的监督和检验。

【廉政时评】村级“零接待” 干群“零距离”
  2月13日,记者跟随湖南省涟源市农业局工作人员王芳到桥头河镇白椿村走访贫困户。

  王芳还有个身份,是白椿村扶贫工作队队员。

  当天,走访完3户贫困户后,快到中午了,村党支部书记李旭和对王芳说:“你们对我们村里的支持很大,但是从来都没在村里吃过饭,今天就破例一回,在村里吃个便餐,好不?”

  “谢谢您的好意,市里发布了村级公务‘零接待’规定,我们不能接受村里的接待,我到镇政府食堂去吃就可以了。”王芳说完,与李旭和握手告别。

  在前往镇政府的路上,记者问王芳:“到村里工作,去镇上吃饭,会不会不方便?”

  “不会,其实到镇政府食堂吃更方便!”王芳说,“每周我都要去白椿村一两次,无论时间长短,从不在村里吃饭。如果工作结束得早,就直接返回局机关。赶不及回局机关时,就到镇政府食堂就餐,花不了多少钱,实在也自在。”

  王芳的“自在生活”源于该市实施的一项村级公务“零接待”制度。

  2016年11月24日,涟源市出台了《村级公务“零接待”制度规定》,全市547个行政村实施村级公务“零接待”。

  王芳对记者说,制度规定,严禁村级公务接待。如果因重点工程、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处理应急突发事件、换届选举以及其他特殊情况,各村确需安排就餐,需要报乡镇政府批准并在乡镇财政列支;如果市直机关和乡镇(街道)机关工作人员下村工作,确需在村里就餐,必须由本人现金支付,回所在单位后按每人每餐不超过20元的标准据实报销。

  “有了村级公务‘零接待’规定,村里再也不用碍于面子不得不接待,我们也不用担心出现‘被喝酒’的尴尬场面。”同行的一名村干部说。

  “决不能把‘下乡’变成‘闲逛’,把‘服务’变成‘口福’,让农民伤心。”涟源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孙纬辉说,落实好村级公务“零接待”,有利于干部与群众保持“零距离”。同时,必须强化监督,从制度和源头上根治“吃喝风”。(记者 邹太平 通讯员 毛德)

【廉政文苑】穿山甲与绿豆汤
  穿山甲这个“丑八怪”近些年来是倒了大霉,别看它披一身铠甲威武雄壮,狮子老虎都无法下口,又有穿山的英名,冠以“甲”的名号,可一旦被人逮住,就会被活活地扒了皮,说此物鳞片可入药,肉可滋补。

  尽管人们都反对用野生动物的器官或其他部分做药材,可偷猎者的行为从来不会因为有反对者而住手。只要存在有药用价值的声音,偷猎者就有市场。

  穿山甲的“非凡”药用价值到底有多大呢?有些人说得很玄乎,认为穿山甲的鳞片就是中药中的珍贵宝贝,连穿山甲的肉也具有滋补之效。

  其实,这种药用价值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噱头。比如那些白花花的、扒掉鳞甲的穿山甲的药效,很多中医都不承认。事实上,在败火的效果上,几十片穿山甲的鳞片还不如绿豆汤。同为哺乳动物,穿山甲的肉也并没有比牛羊肉更有滋补作用。

  穿山甲的鳞片是穿山甲的皮肤衍生结构,其实和人的指甲、猪牛羊的蹄子属于一类东西。南朝的陶弘景曾记载过穿山甲入药,只是他将鳞片烧成灰再用。窃以为,即使里面真的有生物活性成分,这一把火也早烧没了。

  唐朝以前,穿山甲灰被用于对付爱哭闹的小孩和局部蚁患,前者其实能自愈,后者的逻辑则非常令人错愕——觉得穿山甲吃蚂蚁,穿山甲鳞片制成的粉末也该能克蚂蚁。如果有蚂蚁爬到耳朵里,就用穿山甲灰兑水灌进耳朵里,蚂蚁就能出来。事实上,这事和穿山甲没有“相克”的关系,蚂蚁是被水冲出来的。

  近年来,关于猪蹄甲和穿山甲鳞片成分的比较研究非常多,多个科研团队通过化学成分的分析表明,猪蹄甲和穿山甲鳞片的成分接近且含量相似。至于其催乳效果,也并没有相关确凿证据支持。

  因此,穿山甲的药用功能很多是基于一些神秘主义的认识,是完全可以用其他材料替代的。现在,已经没有理由为了药用而捕杀穿山甲了,至于烧成灰粉之类的用法,更是无稽之谈。

  人类猎杀动物,张开吃的嘴巴,还把吃的欲望上升到治病养生的高度以遮丑,这完全是暴露出了人性邪恶的一面。鱼翅是鲨鱼鳍的部分,渔业捕食者在割下鲨鱼的鳍后,便将鲨鱼抛回大海。这些被割掉鳍的鲨鱼并不会立刻死亡,而会因失去游弋的能力最终悲惨地死去。人类为了“滋补”自己,使身体强健,已经对地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在我国,有一种“吃啥补啥”的传统观念。很多动物身体的部分之所以被视为良药,都是由这些动物的习性而引起的联想。以生物的习性附会其死物的药效,并不是科学实验的结果。如今的科学技术已经到了使生命基因图谱的破译都成为可能的地步,而穿山甲的鳞片到底有无药用价值的答案更应当早已成为常识。贩卖者和处方的开出者,心里也明镜一般,可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因为绿豆汤好熬,可穿山甲鳞片稀缺,在利益的驱使之下,种种丑恶行径便显现了出来。(阮直)

【廉政漫画】滚雪球

  

上一篇:靖边纪检监察微信2017年第5期(总35期)

下一篇:靖边纪检监察微信2017年第3期(总33期)

中共靖边县纪律检查委员会|靖边县监察委员会 

网站备案:陕ICP备19018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