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榆林市靖边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官方微信 >> 正文
靖边纪检监察微信2016年第2期(总25期)
时间:2016-04-14  来源:   点击:
【廉政要闻】靖边县召开查处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会议

  4月12日,靖边县召开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会议。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王志琴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传达了市纪委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会议精神,并对今年全县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会议现场

  王志琴书记指出,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是一项政治任务,是我县纪检监察工作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县乡两级纪委(纪检组)要聚焦群众利益,盯紧“农村村组、城乡社区、民生行业、基层部门”,围绕保障民利、三资管理、服务群众、项目建设等方面重点问题精准发力,主动作为,突出重点,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畅通信访举报渠道,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抓起,持续加大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的查处力度,保持遏制基层腐败的高压态势。

  会议要求,2016年县乡两级纪委(纪检组)要针对十类问题加大执纪力度,严肃查处脱贫攻坚、惠农政策、土地征收、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减轻农民负担、救灾救济、为民服务、医疗卫生、教育收费、环境保护等十个方面典型问题;要消除案件“零查处”现象,对目前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违纪案件“零查处”的14个镇、办、场、便民服务中心的党委、纪委责令限期整改,对于下一月案件依旧是“零查处”的乡镇,县纪委将派驻工作队进驻该镇、办、场、便民服务中心进行问题线索排查。将实行“月汇总、月排名、月通报”制度和约谈问责制度。对全县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严格实行每月一统计、每月一通报,并将其作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和考核重要指标。对每月排名靠后的镇(办、场)、便民服务中心纪委书记实施约谈,并函告该镇(办、场)、便民服务中心党委书记;对每季“零初核”的镇(办、场)、便民服务中心党委书记实施约谈,对纪委书记予以问责;对受到市纪委通报批评的镇(办、场)、便民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予以问责,对纪委书记实行责任追究。

  会议还对全县2015年及2016年1至3月份县乡两级纪委(纪检组)的纪律审查情况进行了通报。

【廉政时评】“严实”之风从家始

  家是最能塑造精神长相的地方。

  我们党把“三严三实”作为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就是要在全党树立严实品德,进而推动形成我们民族的严实品德。《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严实品德首先就要在每个家庭生根。

  家是“炼钢炉”。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人一落地是一张白纸,先由家庭教育来定底色。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最大的不同是无条件的“爱”,以爱来暖化孩子,煨弯、拉直定型性格和品德,发挥的正是“炉”的作用。

  人是铁,家是炉,每一个国家的栋梁之材,无不是先经过家庭这个“炼钢炉”进行精神的历练。焦裕禄身后,焦家人个个生活简朴,为人清正,让人敬仰。这不仅源于焦裕禄在世时的言传身教,还在于把焦裕禄的遗训“你要把孩子们教育成为红色的革命接班人”作为家规,焦裕禄妻子徐俊雅几十年一直坚守,反复叮咛孩子们。这样的坚守和叮咛,在风雨沧桑中反复暖化孩子们的心灵,塑造了焦家人的精神长相,让焦门家风历久弥新。

  严是“紧箍咒”。好家风,是紧箍咒“紧”出来的。没有紧箍咒的约束,孙大圣早一个筋斗跑回花果山逍遥了。成正果、成大业,需要象征自由的金箍棒,也需要象征规矩的紧箍咒。

  历览前贤,其成才成事多是紧箍咒“紧”出来的。家训,就是最好的紧箍咒。常念紧箍咒,可能会让人感觉不舒服,但也帮助人长记性、严修身、守规矩、不跌跤。古人所谓“齐家”,就是“严”字当头,整饬家风,就是常念紧箍咒,天天念,月月念,岁岁念。

  共产党人以天下为己任,治家更严。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些亲戚想托周恩来帮助办事,这让周恩来很伤脑筋。同时,身边还有三个“女儿”,侄女和烈士遗孤。周恩来担心,三个“女儿”能够像普通公民一样遵守国家法纪,不搞任何特殊吗?在自己的亲友中,会不会有人利用自己的影响去谋取私利?这成了周恩来日夜思考的“家庭”问题。于是,周恩来提出给大家立规矩。他说:“我这里拟了十条家训,念给你们听听,如果没有意见,每个人就抄一份放在身上,便于随时提醒自己。以后我们周家的亲戚朋友来了,也要发一份给他们,大家都要严格遵守。”从“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到“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我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这十条家规为其亲属所恪守,为世人树立了榜样。

  实是“雕刻刀”。塑造好家风,除了紧箍咒,还需要雕刻刀。紧箍咒,“紧”的是私欲;雕刻刀,雕的是才干。

  所谓雕塑,其实就是把不是雕像的部分都去掉。同理,所谓成材,所谓成龙成凤,也就是把不是材料、不是龙凤的东西都去掉。这当然需要一把锋利的雕塑刀。有人说“石头里有一只会飞的鹰”。把这只鹰雕塑出来,是家教的本质,是家风的目标,是人生的“正果”。以实为“雕刻刀”,就是要把孩子身上的不实行为、虚浮作派去掉,培养造就求实、务实、踏实的品性。如此,每一个家庭里,都会飞出雄鹰!

  “炼钢炉”中常淬火,“紧箍咒”里常自省,“雕刻刀”下常打磨,“严与实”就会在千家万户蔚然成风。(崔文武)

【廉政文苑】清欢有味

  苏轼在《浣溪沙》中说:“人生有味是清欢”。在山庄农家,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香茶,品尝翡翠般的春蔬,人间最有味的莫过于这清淡之中的欢悦罢。

  1845年3月底,一个叫梭罗的年轻人,孤身一人来到瓦尔登湖边的森林里,并亲手在湖边建造了一所小木屋,他在那里一边勤耕田地,自食其力,一边沉思冥想,进行创作。在《瓦尔登湖》一书中,他这样解释自己来到湖边的意图:“我隐居在林中,因为我希望活得从容,只和生命中最本质的东西周旋。”这该是棱罗追求“清欢”的答案吧。

  读陈继儒的《小窗幽记》,有这样的语句:“眉公居山中,有客问山中何景最奇,曰:雨后露前,花朝雪夜。又问何事最奇,曰:钓因鹤守,果遣猿收。”这是怎样的一种景致呢?雨后斜阳,露水打湿了花瓣,娇美的花朵与白雪相伴。垂钓溪边,有鹤相守;饥可遣猿摘果解馋。这种清欢,是人与动物之间的信任和相惜,是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构成了最动人心魄的胜景。

  清欢是什么呢?清欢是清雅恬适之乐,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空灵与明净,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与恬然。

  清欢是一种简单的欢乐,是返璞归真后的轻松和愉悦。云南白族有个“三道茶”的习俗,其独特的“头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成为白家待客交友的一种礼仪。清欢之乐就好比这品茗,苦香过后,是一份淡淡的平和安详的心情。它不同于大欢、狂欢,更不是贪欢。它不是孤标傲世,也不是平淡苍白。心存感恩,心怀热爱,自然能品出清欢之美。(乔兆军)

【廉政漫画】半推半就

  

上一篇:靖边纪检监察微信2016年第3期(总26期)

下一篇:靖边纪检监察微信2016年第1期(总24期)

中共靖边县纪律检查委员会|靖边县监察委员会 

网站备案:陕ICP备19018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