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榆林市靖边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官方微信 >> 正文
靖边纪检监察微信2016年第5期(总28期)
时间:2016-11-07  来源:   点击:

  【廉政要闻】

  靖边县纪委聚焦酒驾、醉驾、不缴党费等违纪党员干部 严肃查处不手软


  “酒后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观念,自2011年5月1日危险驾驶罪入刑以来已深入人心。然而,一些党员干部仍心存侥幸以身试法,严重损害了党员干部形象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近日,靖边县纪委聚焦酒驾、醉驾、不缴党费等违纪党员干部,严肃查处其违纪行为不手软,进一步严明了党的纪律,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党纪意识和法治观念。在工作中,靖边县纪委通过与公安、检察、法院、组织、直工委、人社等单位的沟通联系,重点对党员和国家公职人员涉嫌酒驾、醉驾、不缴党费等违法违纪行为,开展常态化、不定期专项检查。10月份,共接到成员单位移送的案件线索25件,监督检查中发现22件,接到信访举报8件,最终给予17人党纪处分,其中乡科级领导干部2人。这样的查处对于党员干部而言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酒后驾车不仅要接受交通法规的处罚,还将受到党纪条规的严肃处理,这也是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做到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的具体举措。

  【廉政时评】

  不忘初心“再出发”
——写在十八届中央第十一轮巡视动员之际

  “要加强对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深化政治巡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11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岐山在中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上,对十八届中央第十一轮巡视工作发出动员令。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保持不忘初心的战略定力,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充分发挥利剑作用,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有力支撑。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闭幕不久,15个中央巡视组又蓄势待发,释放出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强烈信号。

  实现对中央部门的巡视全覆盖——
  本轮过后中央巡视全覆盖任务将完成近九成

  本轮的15个中央巡视组中,将有13个组对27个单位党组织进行专项巡视。继之前两轮集中巡视中央部门后,本轮巡视将完成对中央部门的巡视全覆盖,同时对事业单位开展集中巡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六中全会再次强调,“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巡视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实现一届任期内巡视监督全覆盖的目标,不仅是强化党内监督的应有之义,更是党中央作出的庄严承诺。

  承载着中央重托和人民期盼,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利剑频频出鞘,节奏不断加快,方式不断创新:2014年,巡视工作频率由之前的每年2轮增至3轮,共巡视40个地区和单位党组织;2015年开展3轮巡视,共巡视83个单位党组织;2016年,仅前2轮就巡视64个单位,并对8个省市进行了“回头看”。

  截至目前,在已经完成的10轮中央巡视中,中央巡视组已巡视了213个地方和单位党组织,占巡视全覆盖任务的近80%。其中,第四轮巡视实现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全覆盖,第七轮巡视实现对55家中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的全覆盖,第八轮巡视实现对中管金融单位的全覆盖……

  本轮巡视过后,全覆盖任务将完成近九成,实现一届任期内中央巡视全覆盖目标指日可待。

  坚定不移深化政治巡视——
  坚决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和党中央权威

  巡视是政治巡视,不是业务巡视。本次动员部署会围绕六中全会精神,对开展政治巡视提出了新的要求,政治巡视定位越来越精准,方向越来越明确。

  2015年,中央第八轮巡视首次明确提出“巡视是政治巡视不是业务巡视”,并以此为基础,顺利完成了对中央金融单位的集中巡视,有力推动了被巡视单位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而纵览中央第九轮、第十轮巡视,一大亮点也是把握政治站位,坚持和深化政治巡视,在政治高度上突出坚持党的领导,在政治要求上抓住党的建设,在政治定位上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发现了中央和国家机关“四个意识”不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灯下黑”在一些单位相当突出等问题。

  方向正确,就要执著前行。本轮巡视动员明确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查找政治偏差,聚焦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上周闭幕的六中全会明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重要成果,为即将启程的新一轮巡视增添了特有的时代印记。

  根据六中全会精神,此次会议强调,“政治巡视的重要任务,是坚决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和党中央权威”“把《准则》和《条例》高高举起”“加强对被巡视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状况、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本轮巡视对象涉及司法、统战、宣传、科研、文化、卫生等领域,按照这次动员部署会提出的“把握不同特点、突出针对性”要求,中央巡视组将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这些领域的重要讲话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检查是否密切联系实际,把“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位。

  开展“回头看”渐成常态——
  突出政治性和政治纪律,发挥政治巡视的导向作用

  除了对27个单位党组织进行专项巡视外,本轮巡视再祭“回马枪”——2个巡视组将对北京、重庆、广西、甘肃等4个省区市进行“回头看”。

  在此之前,中央巡视组已对8个地方开展“回头看”。王珉、杨鲁豫、苏宏章、王阳等一批省级高官在“回头看”期间的落马,让人们充分感受到了“回马枪”的威力,也印证了开展“回头看”的必要性。

  开展“回头看”,是中央巡视方式的重要创新,凸显了党中央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党内监督的韧劲。而连续3轮杀出“回马枪”,表明“回头看”已然成为常态,昭示着中央巡视工作形成检查、反馈、整改、再检查的闭合工作链条。

  中央明确提出,“回头看”是围绕政治的再巡视。从之前两轮反馈的情况看,“回头看”不仅形成了“再震慑”,还用政治的眼光,重新扫描被巡视地方政治生态是否健康、管党治党是否担当等情况,发挥了政治巡视的导向作用。如,辽宁省被指出“党的领导弱化,违反政治纪律问题严重”;天津市“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丧失,不信马列信鬼神”;等等。

  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的巡视“回头看”,仍将继续与时俱进地落实政治巡视要求,突出政治性和政治纪律,扫描被巡视地方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的情况。

  考虑到今明两年中央和各省区市将陆续换届,本次动员部署会还明确要求,把全面从严治党体现到选对人用好人上,掌握“树木”与“森林”的状况,把好政治关和廉洁关。

  由此观之,本轮巡视“回头看”定会将换届纪律作为重点了解对象,查找拉票贿选、买官卖官、跑风漏气、说情打招呼等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

  【廉政文苑】

远征的诗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长征即将胜利。他回身反顾,目光透过时间,用诗句把两万五千里征程上的伟大足迹串联在一起,写下著名的《七律·长征》。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长征》的第一串脚印,落在逶迤的“五岭”上。五岭,是我国南方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与秦岭这分隔黄河、长江水系的“北岭”相对,它也被称为“南岭”。1934年底,中央红军主力自中央苏区出发长征,越五岭,开始艰苦卓绝的远征战斗。《长征》是这段血与火交织的艰辛历史升华出的诗篇。

  长征,结出了1935年的《长征》诗篇。但那时,不少军团的远征仍未结束。而更多地方,艰苦卓绝的战斗也还在继续。稍晚于《长征》,写在梅岭之上的《梅岭三章》,正是历史为那段岁月留下的另一组激荡人心的诗篇。

  今天,从广东南雄的梅关古道沿石阶而上,山巅关口可见碑刻“梅岭”两个大字。梅岭,即大庾岭,位于赣粤交界处,就是《长征》中“五岭逶迤腾细浪”所指“五岭”之一。当年,在红军主力长征的同时,一部分部队奉命留在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尽管采取了不同的形式,但对中国革命而言,他们的战斗称得上是另一种“长征”,同样艰险,同样需要百战余生,同样考验信仰。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梅岭三章》其一)1936年底,率部在赣粤边开展游击战的陈毅,于伤病之际,被敌人围困于梅山之上,“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梅岭三章》,可以说是革命家陈毅在绝境中回顾往昔生涯、言说志向心声的诗篇。《梅岭三章》也是文学史上的名篇,革命题材的动人诗章。这生于绝境中的诗章,动人之处不是它生于绝境,而是它在绝境中依旧雄壮,真正展现了信仰的万千气象与强度。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梅岭三章》其二)我们熟悉“革命乐观主义”这个词,但要真切去体会它,《长征》与《梅岭三章》可算得上传达得最淋漓而形象的。长征并非不艰难,敌人包围中的战斗并非不残酷,但毛泽东和陈毅,两位革命家在天南海北、不同时间写下的诗篇,却传达出共同的“只等闲”的气概。这样的“乐观”,并非无视现实,而是已经深刻意识到现实的艰难困苦甚至牺牲,经历它、直面它,却依旧保持了对理想的由衷信赖与热情。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梅岭三章》其三)有人说,没有经过悲伤洗礼的乐观是靠不住的。信仰与理想,或许可以借用这样的说法。最可贵的,是洞悉所要面对的艰难、所要付出的代价,却仍不改其志、信仰美好。孔子夸颜回之贤,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之“乐”在于古人之“道”,两千多年后的革命者呢?“取义成仁”同样传承自我们民族所褒扬的传统,但新的时代,又赋给了它新的含义。

  今日的“取义成仁”与来日的“遍种自由花”之间,是耀眼的初心。“人间遍种自由花”,《梅岭三章》第三首里这一番终场告白,是这组诗革命乐观主义气质真正的由来,也可以当作革命时代那许许多多让我们动容的革命者心灵的密码。

  而有这枚密码,我们不止能解码当年,也能解码今天。“不怕远征难”,长征的精神,和那些诗篇一样,并不随时间流逝。

  上世纪80年代末,在梅岭往西一千多公里的云南施甸,一位退休老人开始了他的“长征”。他推却了去省城安享退休生活的邀请,回老家,登上大亮山,开始办林场,植绿树。大亮山,在许多当地人的印象里,就是“光秃秃的山”。山光秃秃的,留不住水土,靠着山的人也难免穷困。在外任职时,老家人要走老人的门路办事,他总是婉拒。但这一回,退休了,他决定为家乡办件事,“种树扶贫”,让大亮山变绿,让大亮山的乡亲日子好过些。

  他回乡签字,成了“国社联营林场”的义务承包人,从此,在茫茫大亮山上开始住油毛毡棚、挥锄种树的日子。山上最初没有路,运树苗、物资都需要人扛马驮,他经常一边赶着马,一边挑副担子,在山里一走就是大半天。这一走,一种,就是二十二年。走完他为自己选定的“长征”路时,满目荒山成了林海:五万六千亩人工造林、一万六千亩杂木林、七百多亩茶叶、五十亩澳洲坚果、一百亩美国山核桃……临终前,老人还嘱咐林场职工,要管好林子,要把林场的收益分给群众,不能让群众吃亏。这个老人,叫杨善洲。大亮山林场,如今叫善洲林场。二十二年,这也是一段“长征”,荒山成林海,也是一组无声的诗篇。

  时间的河,从30年代一路流来,不同时代的人,以不同的形式努力着,却展现出共同的精神底色,同样炽热的坚持与向往。“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这是长征向未来的声音。

  【廉政漫画】

礼重情意轻

上一篇:靖边纪检监察微信2016年第6期(总29期)

下一篇:靖边纪检监察微信2016年第4期(总27期)

中共靖边县纪律检查委员会|靖边县监察委员会 

网站备案:陕ICP备19018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