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榆林市靖边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官方微信 >> 正文
靖边纪检监察微信2016年第6期(总29期)
时间:2016-11-18  来源:   点击:
【廉政要闻】靖边县纪委召开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会议


  近日,靖边县纪委召开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会议,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王鑫出席会议并讲话,主要结合当前工作,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出具体要求,委局班子成员及全体干部参加了会议。

  会议认为,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以全面从严治党作为鲜明主题,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制定修订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对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解决党内存在突出矛盾和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全会聚焦全面从严治党,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并进一步完善党内法规制度,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强决心和历史担当。

  会议强调,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要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这是党中央赋予各级纪委的历史使命,在今后工作中要抓好“两个责任”的落实,强督查,强问责;继续督促检查“八项规定”精神落实情况;加大查处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力度;把握“四种形态”,严格落实好执纪要求;突出重点,加强扶贫领域违纪问题的查处;要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严格执行问责条例,压实管党治党责任,从严自我监督,切实加大问责力度。

  会议要求,委局机关全体干部要把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联系实际、学深悟透,掌握精髓、知行合一;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用全会要求指导纪检监察工作,努力在“学思践悟”中寻求突破,不断提升履职尽责能力。

【廉政时评】利益“绝缘”才能铁面监督

  据报道,在广东省东莞市桥头镇盛景禽畜市场内的屠宰场里,“检验检疫合格”章竟然可以随便盖,检疫人员的工资也是由市场方来埋单。对此,相关部门解释称检疫人手不足、经费紧张,并承认其工资确实由市场提供。屠宰场老板给检疫人员发工资,让监督成了“稻草人”,形同虚设。

  监督要有力,首先要保证监督者和被监督者之间没有利益瓜葛,清清白白才能理直气壮地执法。如果不清不楚,甚至相互勾连,这种监督势必会大打折扣。报道中提到的这家屠宰场,检疫人员的工资由被监督对象提供,无异于猫的工资由老鼠来发,那么“猫抓耗子”还能尽心尽责吗?这样的监督,不可能到位,更不可能有效有力。

  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明。实际上,早在2011年,这家禽畜市场就曾被媒体曝光,原因是“偷偷出售没有经过检验的私宰注水羊肉”。举报人称,市场出售的30多斤的羊一般注水5斤到8斤,而相关检验检疫部门竟然对此毫不知情。屠宰检疫关乎食品安全,是重要的民生职责,其重要性不言自明。如此“天大的事情”,有关部门本应抓紧抓好,不想却简单地把检验检疫等同于购买服务,忽视了其中的公共管理属性,还以“人手不够”作为说辞,使监管上的乱象长期存在。这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的行为,群众绝不会认可,也不会买账。

  问题曝光后,引起当地有关方面的重视,迅速增加了人手。但显然,单靠增加人手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如果监管者和被监管者的利益关系不能理清,检疫人员的工资还是由屠宰场老板来出,那么人手再多也于事无补,合格章乱盖、监督无力、食品安全风险大等乱象不可能得到根本性改变。

  俗话说得好,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从严监督管理,必须先解决好一个“利”字。众多监管失守的案例都警示我们,监督者、执法者必须与被监督者在利益上“绝缘”,才可能心无旁骛、恪尽职守。做铁面监督的包公,就不能有私心私欲,唯秉公执法而已。当然,实现这样的监督,还需要从人员编制、工作条件、制度安排上提供必要的保障,让监督者没有后顾之忧,远离利益纠葛,一门心思监督把关。

【廉政文苑】老家门上的"请"字

  父亲是1998年去世的。那时,我们家的门房在那一条巷中还是“鹤立鸡群”的。屋脊上有鸟兽,门前有几级台阶,大门是黑油漆漆的,门环泡钉都闪着亮光。但父亲不在了,姐姐妹妹已出嫁,我又在城里工作,偌大的一个院子,就只剩下母亲一个人了。

  我决定将母亲接到城里住,可姐姐和妹妹说,母亲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这些房子都是父母的心血。我们都离得近,早晚会经常过来看母亲,也随时可将母亲接过去住。但我还是想着,姐姐妹妹家有那么多地,又要种粮食,又要务瓜果,还要照顾几个外甥上学。我是家中唯一的儿子,赡养老人应该是儿子的本分。就这样,姐姐要留,大妹二妹也要留,母亲就说,一个农村老婆子,都七老八十的人了,啥也干不动了,你们还争着抢哩。

  那天,要出门的时候,母亲对姐妹们说,以后巷院中谁家有啥事,一定要给我打声招呼。都是乡里乡亲几十年了,咱可不能人走茶凉……

  父母在村里的乡性好。善良,厚道,有爱心,无论自己怎样苦,总是想着要帮助别人。这一点,乡亲们是有口皆碑的。

  记得小时候农村穷,这家那家的常有断顿的时候,互相借点粮食是常有的事。也是物以稀为贵吧,每当有揭不开锅的人家端着粗瓷碗出门的时候,有的人家就把大门关上了。那时,我尚年幼,看见别人家关门上锁的,就想跑过去关上门栓。但父母每次都会说,家家都有难处,人都有个面子,你把门关上了,那不等于扇了人家的脸吗?就这样,虽然我们家的粮缸也是快要见底了,但父母还是热情地招呼人家进来,并一升一碗地盛满了米面。院子的小菜园有辣椒豆角的时候,母亲还会摘一把两把的让人家带上。

  当然,我们家也有揭不开锅的时候。记得有一次放学回来,大门紧闭着,母亲和父亲在院子里吵架。父亲说,我是不会出去借了,都借了人家好几回了,去了也张不开口。母亲戗着说,你一个男人家不伸头,难道让一个女人家去跟人家揉脸?不借,不借,不借点粮食,娃回来喝西北风呀?听着母亲的话,我就坐在门墩上流泪。母亲拗不过父亲,气呼呼地拉开门,见我坐在门口流泪,一把将我揽在怀里。借来的米面是平沿的,而到还的时候,母亲总是要盛得冒了尖。父母一生都不会亏欠别人。

  在农村,摇耧是个技术活。行子要直,种子要播均匀,深浅也要掌握得合适。父亲是种庄稼的把式。每当播种的时节,他就成了村里的大忙人。有时乡邻们来找他,遇到家里没人的时候,那些叔伯姨婶们就会用粉笔或是土块,在大门上写上:“某某某家请”。看到这样的字样,父亲就会赶了去。那些天,父亲总是四处跑得脚不沾地,但往往是别人家的麦子都已破土发芽了,我们家的地还没有种上。这样的事,乡亲们都记在心里。

  在父亲去世的那几天,几乎全村人都来吊唁了,家里挤得像是赶集,老一辈的人哭,晚一辈的人也哭,男女老少,送葬的队伍有一里长。大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没有了这个人,以后请谁摇耧呀。

  母亲常年住在城里,但心思似乎总在乡下,经常给老家的人打电话。姐姐和妹妹来看她了,她会把村里的人问一圈。谁家的老人身体咋样?谁家的儿女成家没有?每当知道谁家有婚丧嫁娶的事,谁家的孩子要上大学了,谁家的孙子要过满月了,她就吩咐姐姐或妹妹去行礼。姐姐和小妹住在我们邻村,大妹与我们是一个村子。每当看到她这样“安排工作”的时候,我就和母亲开玩笑,说老妈呀,你的心也操得太长了,还“遥控指挥”哩。母亲也不生气,总是重复着那句话:都是乡里乡亲的几十年了,老门老户的,人家过去帮过咱,咱知道了就要有礼数,啥时候都不能失了礼。

  今年秋天,正是田野中瓜果飘香的时候,有个亲戚的孩子要结婚了。正好是周末,我陪着母亲回了趟老家。村子里的人都富裕起来了,家家的门楼也像门前的树木一样高大。相形之下,我家的老屋就显得矮旧多了。门前的台阶也低了,大门也窄了,门环门锁和泡钉也生锈了。但大门背后当年父亲用红油漆写的字还在,那是记着我们姊妹几个的生日。父亲已走了十八年了,但令我惊异的是,那两扇门板上却多了许多“请”字。“某某某请”“某某某家请”“某某某全家叩谢了”,密密麻麻,重重叠叠,两面门上几乎要写满了。我粗略数了数,竟有几十家之多。大门上的油漆已褪了颜色,但那些“请”字在太阳的光照下,却显得格外耀眼夺目。母亲说,农村礼数周到,你行了份子,礼谱上有你的名字,人家是要挨门请到的。虽然你人在外面,但你的心人家是不会忘的。

  在老家住的那两天,母亲像“明星”一样,这家那家的都来请她吃饭,你拉我拽的,都说是要还礼。实在应付不过来,那些失请的人家就提了瓜果鸡蛋挂面来送给母亲。那两天,母亲的泪总是抹了又抹,我的眼睛也是湿湿的……

  回到城里已多日了。因为十六岁就离开了老家,四十年过去了,村里的人特别是那些年轻媳妇和娃娃,我已不认识几个了。物是人非,老家显得那样陌生,一切似乎都渐渐地淡漠和遗忘了。但老家门上的那些“请”字,却一次次地来到我的梦中……(孙天才)

【廉政漫画】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上一篇:靖边纪检监察微信2016年第7期(总30期)

下一篇:靖边纪检监察微信2016年第5期(总28期)

中共靖边县纪律检查委员会|靖边县监察委员会 

网站备案:陕ICP备19018783-1号